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圆田螺,以及圆田螺内部解剖结构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中华圆田螺生活在带有水的沙子里能活吗
1、能。螺蛳俗称田螺,螺蛳在池塘、小溪、小河底,生存环境就是泥沙,能养。
2、鱼缸可以养田螺,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鱼缸的大小:田螺需要一定的空间活动,如果鱼缸太小,会影响它们的正常生活。水质:田螺需要清洁的水质,鱼缸的水质需要定期更换和清理,不然会影响田螺的健康。
3、能,但存活率不高。田螺正常生活适宜的水体pH值为5—5,最适pH值为0—0。pH值为5处理的生长率最高。
4、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5、田螺学名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Gray),在我国各地的淡水湖泊、水库、稻田、池塘沟渠均广泛分布。
请问这是什么螺吗?
1、芝麻螺。芝麻螺又称单齿螺。壳呈圆锥形,壳质坚厚,壳面颜色多变。或暗绿色,亲以白色、黄白色、粉色 或褐色的方斑。多生活潮间带中上区岩石上、石缝中或石块下。
2、这是中华圆田螺,学名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 ,俗名田螺、香螺,英文名Mudsnail。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圆田螺属。国内分布于北方各省区;国外分布在朝鲜、北美等。
3、从图片上看这种螺就是田螺,外壳是钙质的,较薄,螺旋形,右旋。壳外表呈黄绿色到黄褐色,颜色因环境和水质而有差异,内面灰白色,壳顶略尖,壳底膨大,壳口卵圆形,其边缘完整,有角质。与田螺很像的是福寿螺。
4、这是囊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基眼目囊螺科。为小型种类,贝壳呈长柱形、梨形、梭形。壳质薄而脆,或稍厚而坚固。
5、学名:石螺。。石螺,壳硬、其外壳呈深绿色、暗黑,或黄色,形略长也有椭圆形的,体形比田螺小,多附在水中石头等硬物上,加之螺壳坚硬,故称石螺。
6、从你的图片上看,这个叫花螺。花螺在俗称“花螺”、“东风螺”、“海猪螺”和“南风螺”。
田螺吃什么?
1、田螺吃泥土中的微生物、水中的浮游生物、青苔、青菜、豆饼、米糠等食物,喂养田螺时要三天投放一次饲料,并将食物切碎使用,便于田螺进食,在冬季田螺进入冬眠期,此时可以停止喂食,让田螺安全越冬。
2、田螺主要是吃淤泥中的微生物、腐殖质、浮游植物、娇嫩水生植物、苔藓等,人工养殖的田螺以豆饼、谷糠、蔬菜、瓜果蔬菜皮、动物内脏为食,并且每星期要喂食两回食品,投喂的食品应当剁碎后运用,有利于田螺食用。
3、田螺通常吃水底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以及水中的浮游植物、青苔等自然界食物,也吃人工投喂的人工配合饲料、各类动物下脚料、鱼内脏、青菜、蔬果、菜叶、米糠、豆饼等食物。
4、田螺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也喜食人工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
5、田螺主要是吃水生植物的茎叶、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等。田螺食性杂,喜欢在夜间活动和觅食,外壳是螺旋状,有黄绿色和黄褐色的。田螺肉质鲜美,是人们喜欢的水产品之一,广泛分在我国淡水湖泊、水库、稻田、沟渠等地。
6、在投放田螺以前,施入猪粪、牛粪、鸡粪和稻草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和人粪尿等有机肥料,保持肥水,促生各种水草、微生物等。放螺后投喂水果、蔬菜、麦麸、米糠、豆饼、菜饼和动物内脏等下脚料。仔螺可以投喂1-2天蛋黄。
圆田螺的外部形态
中国圆田螺,贝壳大,外形呈圆锥形,其高度大于壳口高度。壳顶尖。体螺层膨大。贝壳表面光滑无肋,具有细密面明显的生长线,有时在体螺层上形成褶襞。壳面黄褐色或绿褐色。
中国圆田螺贝壳大,壳高6厘米,宽4厘米。壳薄而坚,呈长圆锥形。有6~7个螺层,各螺层增长均匀迅速。螺旋部高而略关,螺体层膨圆,缝合线深。壳表光滑呈黄褐色或深褐色。生长纹细密。
身体分为头部、足、内脏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体外有一个外壳。田螺的足肌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足底紧贴着的膜片,叫做厣,它像一个圆盖子。壳高约44毫米,宽25毫米。
田螺为软体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足、内脏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体外有一个外壳。田螺的足肌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
田螺科动物体大型,身体分为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五个部分。壳高可达70毫米以上,小型种壳高亦可达30毫米。外形为圆锥形、塔圆锥形或陀螺形。壳面光滑,或有螺棱、色带、棘状或乳头状突起。厣为角质薄片。
大小 福寿螺大,田螺较小。田螺1-5cm的占多数。田螺一般长到葡萄大小,核桃尺寸基本是极限,而福寿螺一个月即可到葡萄大小,一个夏天可长到核桃大小甚至鸡蛋大小。颜色 有一种黄金螺其实就是福寿螺。
无齿蚌或圆田螺及其他双壳类,腹足类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根据分析测试百科网显示,通过对无齿蚌或圆田螺及其他双壳类外形及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为实验原理。圆田螺,俗称螺蛳、田螺、田嬴、香螺。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栉鳃目,田螺科。
观察其对环境中某种物质的生物累积作用。这种生物累积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积累一定量的某种物质,重金属、有机物等,从而导致生物体内部的化学变化和生理功能的障碍,甚至对生物体的生长、繁殖和存活产生威胁。
壳形多变化,两壳相等,壳顶部刻纹常为同心圆型或折线型,但多少有些退化。铰合部变化大,有时具拟主齿。具1外韧带。鳃叶间隔膜完好,并与鳃丝平行排列,外鳃的外叶后部与外套膜愈合,有鳃水管。
在沉水植物区双壳类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湖北钉螺(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中华沼螺和纹沼螺。在菰丛区则主要是腹足类的梨形棱螺、中国圆田螺和中华圆田螺。
如小天鹅、卷羽鹈鹕、白枕鹤、灰鹤、沙丘鹤、白额雁、白琵鹭等。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保护鸟类有153种,占协定保护鸟类种数227种的64%;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保护鸟类有46种,占协定保护鸟类种数的58%。
在菰丛区则主要是腹足类的梨形棱螺、中国圆田螺和中华圆田螺。在河口、河道中有大量的刻纹蚬、背角无齿蚌、方格短钩蜷、铜锈环棱螺、背瘤丽蚌等。底质有机质丰富的地带,方形环棱螺和中华圆田螺的数量较多。
关于圆田螺和圆田螺内部解剖结构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