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时间分别为)

##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简介蛋鸡育成期是指从雏鸡脱温(约8周龄)到开产(约18周龄)这一阶段,是蛋鸡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鸡群的产蛋性能和经济效益。育成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培育体型健壮、器官发育良好、体重达标、性成熟同步的健康后备鸡群,为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一、饲养管理#### 1.1 转群和密度控制

转群时间:

育成鸡一般在8周龄左右转入育成鸡舍,转群工作应在短时间内完成,尽量减少对鸡群的应激。

密度控制:

育成前期(8-12周龄)每平方米10-13只,育成后期(12-18周龄)每平方米6-8只。随着鸡群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饲养密度,保证鸡群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1.2 光照管理

光照程序:

育成期应执行递减光照程序,转群后每周光照时间减少1小时,直至自然光照长度,或保持8-10小时光照至18周龄。

光照强度:

育成前期光照强度为10-15勒克斯,育成后期为5-10勒克斯。避免过度光照,防止鸡群性成熟过早。#### 1.3 温度和湿度控制

温度:

育成前期温度控制在20-25℃,育成后期控制在18-22℃。

湿度:

育成期适宜的湿度为50%-60%。保持鸡舍通风良好,避免环境过于干燥或潮湿。#### 1.4 饮水和饲喂

饮水:

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及时清理水槽,防止饮水器被污染。

饲喂:

饲料选择:

选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的育成鸡专用饲料,满足鸡群生长发育的需求。

饲喂次数:

育成前期每天饲喂4-5次,育成后期每天饲喂3-4次,做到定时定量。

饲喂量:

根据鸡群的品种、体重、生长状况和环境温度等因素调整饲喂量。

限饲:

为防止鸡群性成熟过早,育成期可采取限饲措施,控制鸡群体重增长速度。### 二、疾病防控#### 2.1 免疫程序

严格按照当地防疫要求,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做好免疫记录。

常用的疫苗包括鸡新城疫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等。#### 2.2 卫生消毒

定期对鸡舍内外进行彻底消毒,保持鸡舍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定期更换垫料,及时清理粪便,保持鸡舍空气清新。#### 2.3 疾病监测

定期进行鸡群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病鸡,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降低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其他管理#### 3.1 断喙

在7-10日龄进行断喙,可以有效地防止鸡群啄癖的发生,减少饲料浪费。#### 3.2 称重和分群

定期对鸡群进行称重,根据体重大小进行分群饲养,可以使鸡群生长发育更加均匀。#### 3.3 记录与观察

建立完善的饲养管理记录,记录鸡群的日龄、体重、饲料消耗量、死亡率、免疫情况等信息,以便及时掌握鸡群的生长发育状况。

密切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食欲、饮水、粪便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结语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鸡群未来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只有做好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工作,才能培育出健康的蛋鸡,为提高养鸡效益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