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简介
本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荣成市实际,编制了《荣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荣成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多级标题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全域旅游、生态修复、海洋经济“三大战略”,推进“七区”特色发展,构建“1+6+N”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滨海旅游名城。
二、主要目标
(一)经济发展目标
1.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 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 4.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左右。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
(二)社会发展目标
1.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左右。 2. 城镇新增就业10万个以上。 3.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 4.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5.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1. 完成东楮岛国家公园创建。 2. 沿海湿地保护率达到95%左右。 3. 建成国家级海绵城市。 4. 建成国家级海洋生态修复示范城市。 5. 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0微克/立方米左右。
(四)其他主要目标
1. 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2. 创建省级体育强市。 3. 培育10家以上营收过亿元的企业。 4. 建设10个以上国家级旅游景区。 5. 建设50个以上省级特色小镇。
三、重点任务
(一)产业发展
1. 打造“1+6+N”产业体系。 2. 培育壮大新型电子信息、海洋渔业、旅游休闲产业。 3.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 发展壮大数字经济。
(二)基础设施建设
1. 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2. 完善能源和水利设施建设。 3.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 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三)城市建设
1. 推进“七区”特色发展。 2. 加快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 3. 完善城市功能和配套设施。 4. 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性。
(四)社会事业发展
1. 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布局。 3. 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4.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五)生态环境保护
1. 实施全域旅游生态修复。 2. 加强海洋生态修复。 3. 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4.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管体系。
(六)民生保障
1. 提高就业率和工资水平。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 加强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 4. 提升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改革创新
1.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2.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3. 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4. 优化营商环境。
(二)财税金融
1.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2.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3.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4. 防范金融风险。
(三)人才队伍建设
1. 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2.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3. 完善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 4.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四)法治建设
1.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2.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3. 提高法治意识。 4.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荣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简介**本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荣成市实际,编制了《荣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荣成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多级标题****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全域旅游、生态修复、海洋经济“三大战略”,推进“七区”特色发展,构建“1+6+N”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滨海旅游名城。**二、主要目标****(一)经济发展目标**1.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 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 4.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左右。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二)社会发展目标**1.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左右。 2. 城镇新增就业10万个以上。 3.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 4.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5.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1. 完成东楮岛国家公园创建。 2. 沿海湿地保护率达到95%左右。 3. 建成国家级海绵城市。 4. 建成国家级海洋生态修复示范城市。 5. 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0微克/立方米左右。**(四)其他主要目标**1. 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2. 创建省级体育强市。 3. 培育10家以上营收过亿元的企业。 4. 建设10个以上国家级旅游景区。 5. 建设50个以上省级特色小镇。**三、重点任务****(一)产业发展**1. 打造“1+6+N”产业体系。 2. 培育壮大新型电子信息、海洋渔业、旅游休闲产业。 3.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 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二)基础设施建设**1. 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2. 完善能源和水利设施建设。 3.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 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城市建设**1. 推进“七区”特色发展。 2. 加快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 3. 完善城市功能和配套设施。 4. 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性。**(四)社会事业发展**1. 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布局。 3. 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4.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五)生态环境保护**1. 实施全域旅游生态修复。 2. 加强海洋生态修复。 3. 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4.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管体系。**(六)民生保障**1. 提高就业率和工资水平。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 加强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 4. 提升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四、保障措施****(一)改革创新**1.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2.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3. 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4. 优化营商环境。**(二)财税金融**1.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2.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3.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4. 防范金融风险。**(三)人才队伍建设**1. 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2.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3. 完善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 4.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四)法治建设**1.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2.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3. 提高法治意识。 4.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