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气温逐渐回升了,养殖鲤鱼春季该注意什么?如何防病?
1、一,要对水体进行监测和处理,在春季到来之时使养殖水体保持健康稳定,从而更好预防鱼病的发生。
2、遇连续阴雨天气时,要适当增加池水深度,以防池中水温变化幅度过大。开春后由于气温、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的生物饵料开始大量滋生。若发现水质老化和偏酸性,可注入20厘米深的新水,并每亩水面用20公斤~3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
3、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
春季养鱼慎防竖鳞病和寄生虫病
鱼病的致病原因来看,我想可把我们池塘养鱼的鱼类疾病分为:病毒引发的鱼病,细菌引发的疾病,真菌引发的鱼病,寄生虫引发的疾病,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引发的鱼类疾病等五大类别。
经验之谈:保持缸水清洁,严格控制换水温差(不超过2度),能有效防治该病发生。竖鳞病较难治愈,即使治愈,鳞片也不如病前紧凑,损害观赏价值。
水霉病。病鱼体表演或鳍条上寄生有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菌丝。口服维生素E,每10千克鱼体重每天用0.4--0.6克投喂,可增强抵抗力,对病鱼可用400--500毫克/升食盐溶液和400--500毫克/升碳酸氢钠溶液合剂喷洒。 竖鳞病。
发病原因,由水型点状假单胞菌感染引起。该菌是条件致病菌,当水质污浊,鱼体受伤时经皮肤感染。流行及危害,每年秋末及春季水温较低时是该病的流行季节。水温17~22C是流行盛期,有时在越冬后期也有发生。
开春后,鱼类养殖应注意什么
1、清整消毒:养鱼前要进行清塘工作,宜在初冬到早春这段时间进行,排干池水,运走淤泥,加宽加固池埂,同时进行药物清塘。鱼种下塘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避免鱼病相互交叉感染。
2、早清塘早消毒:首先是鱼种放养前必须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整治,鱼池清塘可以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清塘方法。早投放鱼种:苗种是水产养殖生产的物质基础,首先是鱼种质量,然后是消毒、放养、搭配、开食。
3、,阴雨天气要防水质恶变,要及时开增氧机械,并适时换水来稳定池塘水质。定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4、遇连续阴雨天气时,要适当增加池水深度,以防池中水温变化幅度过大。开春后由于气温、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的生物饵料开始大量滋生。若发现水质老化和偏酸性,可注入20厘米深的新水,并每亩水面用20公斤~3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1、加强水质调控。暴雨期间,水体浑浊,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容易引发鱼病。要定期用漂白粉、强氯精、生石灰、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碘制剂等药物进行养殖水体消毒,杀灭致病细菌。
2、水产养殖注意事项有防饥饿、防缺肥、防水温过高、防缺氧、防浮头等。
3、水质调控:夏季持续高温,水体昼夜温差大,水产动物代谢旺盛,底层水易缺氧,底质环境恶化严重,水质变化快。要及时进行水质调控,确保养殖环境稳定。
4、防浅水 冬季雨水少,很容易造成鱼塘中水位明显降低,冬天鱼塘水浅、水温变化快、温差大,会给鱼的生长带来不利。
5、防冻害冬季气温低,最害怕的就是冻害,可以在池塘西北边设置挡风墙,用木桩围上编织袋或稻草,这样能防止北方吹,造成水温迅速下降。在霜冻迹象是,可以用湿稻草、柴禾堆放在岸边生火熏烟,减弱霜冻危害。
6、鱼最好在春节前(即大量成鱼时)选留。起捕成鱼时,水温以在6-12℃之间为好,这时鱼的摄食量减少,活动缓慢,鳞片紧,不易受伤。如果水温过高,则鱼体活动力强,鳞片松动,容易受网伤,耗氧量大,给运输带来不便。
气温回升后,水产养殖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
1、早清塘早消毒:首先是鱼种放养前必须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整治,鱼池清塘可以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清塘方法。早投放鱼种:苗种是水产养殖生产的物质基础,首先是鱼种质量,然后是消毒、放养、搭配、开食。
2、要尽可能保证鱼缸内水温在不同时段相差不大,避免鱼缸在中午暴晒,将鱼缸置于室内阴凉处。鱼身上出现白斑点时,可使用杀菌盐治病。水在夏季蒸发较快,且容易变质,应该勤换水。
3、内服保健鱼类在越冬期内不摄食,体质下降,肝脏、肠道等器官功能衰退,体质差。然而4月份也是水霉病、疥疮病等疾病的高发时期,一旦防治不当就会给很多养殖户造成重大的损失。
4、换水排污:露天越冬池和温棚越冬池在开春后气候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适当换除部分底水并加注一些新水,对减少养殖池中的废物和有害菌总量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