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白对虾的技术大全(大棚养殖白对虾虾养殖技术)

大棚养白对虾的技术大全

简介

大棚养白对虾是一种集约化高产养殖模式,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为对虾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实现高产量、高品质的养殖。本文将详细介绍大棚养白对虾的技术要领,包括池塘建设、水质管理、投喂管理、疾病预防和采收等方面。

一、池塘建设

1. 池塘选址

选址要求水质良好,无污染,水源充足。

地势向阳,背风,排水良好。

土壤坚实,保水性好,无渗漏。

2. 池塘结构

池塘形状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宜。

池塘面积根据养殖规模而定,一般10-50亩。

池塘深度1.5-2.0米,进排水口设置合理。

3. 池塘改造

清除池塘淤泥,整平池底。

修复池塘堤坝,加固进排水设施。

增设增氧设备,如水车、曝气机等。

二、水质管理

1. 水源选择

优先选择地下水或未受污染的江河水。

水质要求:PH值7.5-8.5,溶解氧≥5mg/L,氨氮≤0.2mg/L。

2. 水质调控

定期换水,保证水质清新。

使用增氧设备,提高溶解氧。

定期使用净化剂或滤池,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3. 底质管理

定期翻动池底,防止厌氧物质积累。

使用底质改良剂,调控底质环境。

三、投喂管理

1. 饲料选择

选择高品质的专用虾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

投喂量根据对虾生长阶段和水温而定。

2. 投喂方法

定时定量投喂,每日投喂3-4次。

投喂地点分散,避免抢食。

投喂后观察对虾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四、疾病预防

1. 日常管理

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消毒。

及时捞出病虾,进行隔离治疗。

定期投喂保健饲料,增强对虾抵抗力。

2. 常见病害

白斑病:引起对虾体表发白或灰白斑点,传染性强。

烂鳃病:导致对虾鳃组织腐烂,死亡率高。

虾赤霉病:对虾体表发红,生长迟缓。

3. 预防措施

加强水质管理,控制有害病菌的繁殖。

引种前对虾进行检疫,防止病虾入池。

定期使用消毒剂或抗生素,预防病害发生。

五、采收

1. 采收时机

根据市场需求和对虾生长情况确定采收时机。一般在对虾生长到15-20克时采收。

2. 采收方法

使用网箱或地笼进行采收。

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对虾。

采收后及时分级、装箱,送往市场销售。通过严格遵守以上技术要点,养虾户可以有效提高大棚养白对虾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