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发酵养蚯蚓技术(用牛粪养蚯蚓效益怎样)

## 牛粪发酵养蚯蚓技术

简介:

蚯蚓养殖是一项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业,牛粪作为一种廉价且丰富的有机物料,非常适合用于蚯蚓养殖。然而,直接使用新鲜牛粪养殖蚯蚓会因其高氨氮、高温度等问题导致蚯蚓死亡。因此,牛粪发酵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牛粪发酵养蚯蚓的技术,包括发酵方法、蚓床搭建、蚯蚓投放及管理等方面。

一、 牛粪发酵技术

1.1 发酵原料准备:

牛粪选择:

选择新鲜、无霉变、无病虫害的牛粪,最好是草食性牛的粪便。避免使用含有大量抗生素或化学药物的牛粪。

辅助材料:

为了加速发酵和改善牛粪的结构,通常会添加一些辅助材料,例如:

锯末或稻壳:

增加通气性,防止板结。比例一般为牛粪重量的20%-40%。

秸秆:

提供碳源,改善发酵环境。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菌剂:

可选用商品化的微生物菌剂,可以加速发酵过程,提高养分利用率,并抑制有害菌的滋生。

1.2 发酵方法:

堆积发酵:

将牛粪与辅助材料混合均匀,堆成宽1.5-2米,高1-1.5米的长条形堆。堆体中间留出通气孔,定期翻堆,促进发酵。发酵时间一般为30-60天,温度控制在50-65℃之间。

好氧发酵:

利用好氧微生物进行发酵,需确保堆体内部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可以通过翻堆、通风等方式来实现。

厌氧发酵:

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时间较长,产生的沼气需注意安全处理。 此方法相对较少用于蚯蚓养殖前期发酵。

1.3 发酵过程控制:

温度控制:

发酵过程中温度会逐渐升高,需注意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烧死微生物。定期翻堆可以有效调节温度。

水分控制:

保持堆体含水量在60%-70%之间,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发酵效果。

翻堆:

定期翻堆可以促进通气,调节温度和水分,加快发酵速度。一般每3-5天翻堆一次。

观察判断:

发酵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堆体的温度、颜色、气味等变化,判断发酵是否完成。完全发酵后的牛粪呈棕褐色,气味清香,无臭味。

二、 蚓床搭建及管理

2.1 蚓床类型:

地面式:

直接在地面上搭建,成本低,但管理相对不便,易受环境影响。

池式:

利用水泥池或砖砌池建造,方便管理,但成本较高。

箱式:

使用塑料箱或木箱搭建,便于移动和管理,适合规模较小的养殖。

2.2 蚓床制作:

将发酵好的牛粪均匀铺在蚓床上,厚度一般为20-30厘米。保持适当的湿度,避免过干或过湿。

2.3 蚯蚓投放:

选择优质的蚯蚓品种,如赤子爱胜蚓或威廉姆斯蚯蚓。投放密度根据蚓床面积和蚯蚓品种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投放500-1000克种蚓。

2.4 日常管理:

温度控制:

保持蚓床温度在15-30℃之间。

湿度控制:

保持蚓床湿度在60%-70%之间。

通风:

保持蚓床通风良好,避免缺氧。

投喂:

定期投喂新鲜的腐熟有机物,例如菜叶、果皮等,避免投喂含盐分、油脂过高的食物。

清理:

定期清理蚓床,去除多余的粪便和杂物。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三、 蚯蚓产品收获与加工

蚯蚓成熟后可以进行收获,收获方法主要有筛选法和人工挑选法。收获后的蚯蚓可以鲜销或进行加工,制成蚯蚓粉、蚯蚓干等产品。蚯蚓粪可以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

四、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蚯蚓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养殖规模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

严格控制发酵过程,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定期观察蚓床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注意卫生,预防病虫害。通过科学的牛粪发酵和精细化的蚯蚓养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蚯蚓产量和品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记住,持续学习和改进是成功养殖的关键。

牛粪发酵养蚯蚓技术**简介:**蚯蚓养殖是一项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业,牛粪作为一种廉价且丰富的有机物料,非常适合用于蚯蚓养殖。然而,直接使用新鲜牛粪养殖蚯蚓会因其高氨氮、高温度等问题导致蚯蚓死亡。因此,牛粪发酵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牛粪发酵养蚯蚓的技术,包括发酵方法、蚓床搭建、蚯蚓投放及管理等方面。**一、 牛粪发酵技术****1.1 发酵原料准备:*** **牛粪选择:** 选择新鲜、无霉变、无病虫害的牛粪,最好是草食性牛的粪便。避免使用含有大量抗生素或化学药物的牛粪。 * **辅助材料:** 为了加速发酵和改善牛粪的结构,通常会添加一些辅助材料,例如:* **锯末或稻壳:** 增加通气性,防止板结。比例一般为牛粪重量的20%-40%。* **秸秆:** 提供碳源,改善发酵环境。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菌剂:** 可选用商品化的微生物菌剂,可以加速发酵过程,提高养分利用率,并抑制有害菌的滋生。**1.2 发酵方法:*** **堆积发酵:** 将牛粪与辅助材料混合均匀,堆成宽1.5-2米,高1-1.5米的长条形堆。堆体中间留出通气孔,定期翻堆,促进发酵。发酵时间一般为30-60天,温度控制在50-65℃之间。 * **好氧发酵:** 利用好氧微生物进行发酵,需确保堆体内部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可以通过翻堆、通风等方式来实现。 * **厌氧发酵:** 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时间较长,产生的沼气需注意安全处理。 此方法相对较少用于蚯蚓养殖前期发酵。**1.3 发酵过程控制:*** **温度控制:** 发酵过程中温度会逐渐升高,需注意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烧死微生物。定期翻堆可以有效调节温度。 * **水分控制:** 保持堆体含水量在60%-70%之间,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发酵效果。 * **翻堆:** 定期翻堆可以促进通气,调节温度和水分,加快发酵速度。一般每3-5天翻堆一次。 * **观察判断:** 发酵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堆体的温度、颜色、气味等变化,判断发酵是否完成。完全发酵后的牛粪呈棕褐色,气味清香,无臭味。**二、 蚓床搭建及管理****2.1 蚓床类型:*** **地面式:** 直接在地面上搭建,成本低,但管理相对不便,易受环境影响。 * **池式:** 利用水泥池或砖砌池建造,方便管理,但成本较高。 * **箱式:** 使用塑料箱或木箱搭建,便于移动和管理,适合规模较小的养殖。**2.2 蚓床制作:**将发酵好的牛粪均匀铺在蚓床上,厚度一般为20-30厘米。保持适当的湿度,避免过干或过湿。**2.3 蚯蚓投放:**选择优质的蚯蚓品种,如赤子爱胜蚓或威廉姆斯蚯蚓。投放密度根据蚓床面积和蚯蚓品种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投放500-1000克种蚓。**2.4 日常管理:*** **温度控制:** 保持蚓床温度在15-30℃之间。 * **湿度控制:** 保持蚓床湿度在60%-70%之间。 * **通风:** 保持蚓床通风良好,避免缺氧。 * **投喂:** 定期投喂新鲜的腐熟有机物,例如菜叶、果皮等,避免投喂含盐分、油脂过高的食物。 * **清理:** 定期清理蚓床,去除多余的粪便和杂物。 *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三、 蚯蚓产品收获与加工**蚯蚓成熟后可以进行收获,收获方法主要有筛选法和人工挑选法。收获后的蚯蚓可以鲜销或进行加工,制成蚯蚓粉、蚯蚓干等产品。蚯蚓粪可以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四、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蚯蚓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养殖规模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 * 严格控制发酵过程,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 定期观察蚓床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 注意卫生,预防病虫害。通过科学的牛粪发酵和精细化的蚯蚓养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蚯蚓产量和品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记住,持续学习和改进是成功养殖的关键。